1 铆接原理和应用
热铆/铆接是一种连接两个甚至多个零件的连接工艺,其中1件要求是热塑性材料,其余件可以是金属或者非金属件。通过超声波、热气、热模或者红外,加热软化塑料铆柱(达到玻璃化转变温度Tg以上),再通过治具铆头对铆柱施加压力并成型,从而压紧连接件。
热铆工艺经济性好,适合大批量生产,广泛应用在汽车零部件、通讯元器件、医疗和消费电器领域。铆接常见的材料,如PC、PA加玻纤、PP、PS和ABS。
图1手机塑料外壳与金属电池夹的连接
图2PCB板与支架的连接
图3PCB板与外壳的连接
不含玻纤的塑料非常适合采用铆接工艺,容易获得良好的外观和强度,工艺调整窗口较宽。
对于含有玻纤的塑料,需要精细设定参数以达到适合的温度范围。如果是热铆,要求温度控制在±10°的范围内。如果温度过高,玻璃纤维从塑料中析出,导致粘料和粗糙的表面。如果温度较低,导致裂纹和冷成型。
2 常见的铆头设计
铆柱直径越小,越容易充分加热,焊接时间也较短。而铆柱直径越大,容易导致表面过热而里面还是冷的,从而引起外观不良、裂纹或者强度不足问题。因此,对不同直径的铆柱,我们采用不同的设计。
圆头铆接,用于直径较小的铆柱
双圆头铆接,适合直径中等大小的铆柱
管状/空心铆柱,适合外径较大的铆柱
管状/空心铆柱,适合外径较大的铆柱
埋头/沉头铆接
翻边铆接
3 铆点设计参考
3.1圆头铆接A-大轮廓
· 适合直径小于6mm的铆柱
· 可应用在含有33%玻纤的塑料铆接
· 同样适合于容易降解材料的铆接
· 圆头铆接有大小两种轮廓,该设计属于大轮廓,强度大但是焊接时间较长(相比小轮廓)
3.2 圆头铆接B-小轮廓
· 适合直径小于6mm的铆柱
· 可应用在含有33%玻纤的塑料铆接
· 同样适合于容易降解材料的铆接
· 圆头铆接有大小两种轮廓,该设计属于小轮廓,焊接时间短
3.3 双圆头铆接A-大轮廓
· 适用于直径大于2mm的铆柱
· 非常适合低密度不耐磨的材料铆接
· 熔化凝固的材料集中在焊缝正上方
· 铆柱和模具铆头的对中精度尤其重要
· 治具设计时,要考虑X-Y方向的微调机构,以获得完美的铆点形状
· 铆点形状类似于铆钉,外观漂亮
3.4 双圆头铆接B-小轮廓
· 适用于直径大于2mm的铆柱
· 非常适合低密度不耐磨的材料铆接
· 熔化凝固的材料集中在焊缝正上方
· 铆柱和模具铆头的对中精度尤其重要
· 治具设计时,要考虑X-Y方向的微调机构,以获得完美的铆点形状
· 铆点形状类似于铆钉,外观漂亮
3.5 管状/空心铆点
· 适用于直径大于4mm的铆柱
· 不需要熔化大量的塑料,也能获得高强度的铆点
· 可避免铆点背面缩痕
· 因为中空,所以可以用自攻螺丝修复连接
3.6 滚花铆接
· 使用滚花铆点的一个主要原因是美观,而不重点关注强度
· 滚花的形式根据需求设计
3.7 平头/埋头铆接
· 用于要求平面无凸起的表面
· 需要连接件有足够的厚度以形成强壮的连接
· 铆柱的体积非常重要,以保证每次焊接完成是一致的平面